时间:2022-09-21 14:49:13 | 浏览:2684
刘小玲 徐艳梅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好得有沱灌水哦,不然干都干死了!”8月24日,四川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村民叶礼建拧开厨房的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叶礼建口中的“沱灌”,全称沱江石盘滩提水灌溉工程,是全国第二、四川省第一的水轮泵提灌工程,又被称为“隆昌红旗渠”。该工程历时8年建设,于1979年投用,将30多公里外的沱江水引入隆昌,破解了隆昌“十年九旱”的困局。
沱灌拦河大坝(王斌 摄)
今年7月以来的严重干旱,造成隆昌市8条干流大面积干涸,29条支流干枯裂口,40座水库目前总库容仅占正常蓄水总库容的42%。其中,饮用水水源地古宇庙水库库容为历史同期最低,水位下降达5米,隆昌面临着严峻的“水危机”。
隆昌7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怎么办?
人们的眼光,投向了“沱灌”。
自7月下旬开始,内江首次在主汛期启用沱灌工程,每天从沱江调水超过25万立方米,全力化解隆昌人民的“燃眉之急”。
架设在空中的沱灌工程管道和渡槽(王斌 摄)
“尽最大努力为隆昌人民输送‘生命之水’。”一个多月来,隆昌沱灌工程事务中心主任潘用彬和同事们头顶烈日,每天驱车100余公里,徒步近10公里沿途巡渠,确保输水的畅通。
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隆昌实行单双日、分段限时错峰供水,偏远地方则采用消防车、环卫车送水到户。
每一滴水,都需精打细算。沱灌工程可覆盖市域内近80%的田土,每天25万立方米的“甘泉”,不仅要保群众生活饮水,还要保秋粮丰收。
8月23日,隆昌伏旱的第55天,气温高达42.6℃。灌区内的再生稻大口大口地“喝”着“甘泉”,与灌区外龟裂的田土形成鲜明对比。
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村民在再生水稻田里劳作(王斌 摄)
一大早,黄家镇长螺村村民唐继宽就来到田里清理杂草。近两亩田,是一家9口人的口粮田。“以前总是吃不饱,现在是吃不完。”看着烈日下田里绿油油的再生稻,71岁的唐继宽说:“现在再旱也不怕,因为我们有‘沱灌’。”
空中,十里长渠;地上,万亩良田。
有着“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之称的隆昌,是内江唯一实现“中稻+再生稻”的地区,水稻面积33.57万亩,再生稻面积26万亩,稻谷产量常年保持在19.51万吨左右,稻渔面积16.75万亩,小龙虾年产量0.97万吨,约占四川省17%。
隆昌市胡家镇双龙村村民在再生水稻田里劳动(王斌 摄)
“有水,再生稻才能‘再生’。”在胡家镇双龙村,看着汩汩清水流进田里,隆昌足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久先眼里满是希望。“300多亩稻田已灌溉2/3,小龙虾也能顺利出苗,今年‘一田多收’肯定没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刘小玲 徐艳梅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好得有沱灌水哦,不然干都干死了!”8月24日,四川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村民叶礼建拧开厨房的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叶礼建口中的“沱灌”,全称沱江石盘滩提水灌溉工程,是全国第二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9月11日,邵阳市同盈保洁物业公司负责人刘贵喜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感谢该公司用洒水车为双清区爱莲街道横木社区老百姓浇灌土地,义务抗旱救灾。这封写在小学生作业本上的“感谢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令人动容。7月份以
湘潭在线8月22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鼎臣 通讯员 方勇军)因连日晴热高温,雨湖区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受灾面积达3.52万亩。为有效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当前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雨湖区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启动应急预案,1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石薇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刘作鹏/图面对持续高温带来的旱情,为了抓好村里1300余亩再生稻、1400余亩秋菜种植,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党总支书记旷绍兵天天在操心。8月24日一早,芦城村再生稻田。旷绍兵肩上搭
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7月14日,内江隆昌市南关石牌坊风貌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今年6月,一场融游览、剧本杀、沉浸式演出为一体的演艺项目——《遥感牌坊街》,在这里震撼上演,大受欢迎。此次风貌改造,就是为了增加声光电设备,让演出更加精彩生动。随着旅游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黄晓庆2001年, 隆昌石牌坊作为四川清代古建筑代表者之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时隔20年后,隆昌石牌坊的保护、规划和推广迎来新的契机。1月22日,著名诗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向以鲜,四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内江观察 罗尹 唐广 摄影报道10月16日,内江隆昌市环城东路,中国西南国际轻纺城项目现场,工人正在进行外立面的装饰装修工作,一期项目正在收尾,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外墙被越来越多光洁的瓷砖覆盖。西南
创天府旅游名县展隆昌变化新貌隆昌是家,在这里,不问他乡与故乡。隆昌也是远方,在这里寻觅诗意,心之所向。从浩渺的时间里定格珍贵的一帧。从深邃的镜头中捕捉生命的脉搏。隆昌摄影人以特有的灵感、靓丽的视角,见证家乡的真实与美好。隆昌市摄影家协会助力
林巧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1月26日,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宣读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成效显著县(市、区)、重点帮扶优秀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重点帮扶优秀村的决定》。隆昌市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李兴罡 摄影报道一大早,王在进开着自己的皮卡车从巴中市通江县铁佛镇出发,赶往老家达州市通川区梓桐镇。宝泉村村支书杜美松早已等候在镇上的取水点,等候王在进给村里的群众送水。与此同时,另一义务送水员王茂山也开来大货车,用两个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摄影报道乡村里的夜晚,主色调本应该是黑色,但在四川泸州纳溪区护国镇藕花村,却是一幅星星点点灯光如萤火虫一般,穿梭于柚子林间的景象。8月25日晚,藕花村的村民又开始给柚子树浇水了,果农们头顶电筒,手拿水管,把河里抽来的水送
东兴融媒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8月15日,内江市气象台发布首个干旱黄色预警,7月以来,内江高温极端异常、伏旱持续发展,抗旱减灾工作尤为严峻。对此,内江市东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多次召开抗旱保水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
“因为天气干旱地下水不够用,大家为我们送来了水,消除了我们心里的焦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入夏以来,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持续出现晴热高温天气,降雨量少,这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为有效缓解缺水现状,近日,安居区人武部积极组织民兵,为家中
9月2日,四川广元同圣黄茶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敬滔在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茶叶种植基地一边查看茶树苗长势,一边说:“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使不少农作物和茶树苗干死了,但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公司精准灌溉、科学遮阴,茶树苗都保住了。”今年6月下旬以来
潘政吉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8月以来,四川安岳县经历连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面临严峻形势,当地统筹调度,多管齐下,全力以赴抓好抗旱保供水工作。8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安岳县了解到,过去一个月,当地累计帮引、帮提、帮送、协调调度供水50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