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8:14:39 | 浏览:90
他曾是时代骄子,打造国民级彩电品牌,巅峰时期曾占领全国三分之一的彩电市场,如今却已沦为二线品牌,他就是长虹电器的创始人倪润峰。
长虹电器年轻的朋友可能了解的并不多,但广大70后,乃至更年长的朋友对这一彩电品牌一定不陌生。长虹电视机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可是和摩托车、影碟机并列的三大件之一。
当初红极一时,火遍大江南北的长虹电视机,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超过33%,是当之无愧的国民级彩电。如今却已经下滑至7%,从第一跌落到第六。
那么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长虹经历了什么,倪润峰又是如何一手打造长虹的呢?本期创始人观察就来带大家走进倪润峰的创业故事。
1944年,倪润峰出生于山东荣成。倪润峰的青年时光一直和工厂为伴,他自从1967年大学毕业后,就作为高级技工在大连的某个机械工厂发光发热。
80年代后,倪润峰来到了四川的长虹机器厂,当时的长虹还没有生产民用彩电,而是一家国营的军工企业。
只不过和当时所有的国营企业一样,彼时的长虹也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在改革开放的风潮下显得毫无竞争力,基本上只能靠国家的补贴过活。
来到长虹后的倪润峰就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他知道时代变了,要想让工厂做大做强,就必须向市场化转型。而他选择的改革方向,就是生产彩电。
倪润峰之所以选择生产彩电,是因为当时的国民收入已经普遍提高,传统的三大件也从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变成了摩托车、彩电和录像机。
而当时的长虹生产的设备主要以电器为主,彩电就成了最合适的选择。自此,长虹就向着国民级彩电品牌,迈出了第一步。
倪润峰知道,只是定下方向还远远不够,如何破除国营工厂暮气沉沉的顽疾,才是他的当务之急。于是倪润峰开始从零学起,亲自带着销售人员到处跑业务,做市场调研。
并且他还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裁撤掉了很多冗余的部门和闲职,将人力和资源都用在了刀刃上。
在倪润峰的带头改革下,长虹向市场化的转型相当顺利,第一批的彩电很快就受到市场欢迎。
靠着军工级别的过硬品质,长虹在1986年就成为了四川的彩电销量第一名。但倪润峰并没有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很快就发现了企业发展潜在的隐患。
在80年代后,国人对于彩电的需求激增,不仅让国内的彩电企业得以发展,也让国外的品牌也想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倪润峰知道凭着长虹的技术,和国内同行比还算是绰绰有余,但和成熟的外资品牌比起来,就显得有些乏力了。
此时诸如韩国的LG、日本的索尼等大品牌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倪润峰意识到必须在技术上奋起直追,才能保住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
于是倪润峰不惜斥巨资,从日本的松下那里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射线管显示屏生产线,技术进步后的长虹也总算有了和外资对抗的技术实力。
时间来到90年代后,国人的民族意识迎来了再度觉醒,支持国货的运动轰轰烈烈。长虹也趁热打铁,扛起国产彩电的大旗进行宣传,很快就收获了相当不错的市场反响。
此时适逢国家对家电相关税率的再次下调,让长虹迅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彩电品牌,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35%,可以说当时的中国拥有彩电的家庭,三分之一都用着长虹的产品。
那么既然长虹在90年代就已经有着如此雄厚的实力,如今为何又会被小米等后起之秀给反超呢?
长虹的发展在90年代迎来了巅峰,在1994年长虹就在上交所上市,靠着全国销量第一的金字招牌,长虹的股价在1998年一度达到过15元每股,股价翻了十多倍。
而此时的长虹隐约有了垄断企业的影子,当初致力于追求技术革新的倪润峰,也逐渐走向了原料垄断、市场打压的歪路子。
在长虹最魔怔的一段时间,甚至一次性拿下了全国七成的显像管,直接让同行企业拿不到原料,陷入生产停滞。
这并不是当时长虹一家在这样干,很多改革之后转向垄断的国营企业都有着类似的行为。于是国家为了维护平衡,开始限制这些企业的入市标准,长虹也因此陷入了发展停滞。
此时倪润峰还有机会扭转乾坤,只要他不搞垄断安心发展,国内彩电巨头的位置他还是能保住的。但或许是已经尝过垄断甜头的他舍不得放弃这块肥肉,他并没有就此停手。
在1998年,长虹再次疯狂收购显像管,妄图在材料上卡死所有同行,然而此时的另一个技术的出现,让长虹直接傻眼了。
这种新技术就是液晶屏,在性能上要远超传统的显像管。在新技术的冲击下,长虹的产品出现了大量的积压。
此时的倪润峰也总算是重回了清醒,但已经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要如何卖出去,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情急之下他找到了台湾的APEX公司,对方表示可以将长虹的产品在美国出售。但很不幸的是,这个所谓高大上的APEX公司,其实就是个干倒卖的二道贩子。
其本身几乎没有产业,在坑掉长虹的将近40亿商品之后直接跑路,让处境本就困难的长虹雪上加霜。
遭受重创的长虹在这之后再也没能翻身,虽说如今的长虹依然保持着全国7%的市场占有率,但与新兴的小米,LTC等品牌相比,已经再无竞争力。
曾经的国民品牌如今沦为二流,也不禁让人感叹,再强大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下,也没法一直是常胜将军。
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请为我点赞转发,你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他曾是时代骄子,打造国民级彩电品牌,巅峰时期曾占领全国三分之一的彩电市场,如今却已沦为二线品牌,他就是长虹电器的创始人倪润峰。长虹电器年轻的朋友可能了解的并不多,但广大70后,乃至更年长的朋友对这一彩电品牌一定不陌生。长虹电视机在八九十年代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长虹电视绝对是他们心中的经典记忆,但是如今的长虹却早已风光不再。今年3月,四川长虹公开披露了收到法院强制执行通知书的公告,公告显示,执行金额共计1703万元,公司共有3个银行账户已被法院冻结,冻结金额共计1583万元。而在
长虹卖房自救,彩电大佬到底怎么了?昔日风光一时的四川长虹冻结资产近1600万,这一动作似乎暗示家喻户晓的四川长虹似乎大厦将倾。当年长虹一战成名,凭借自身独自打破了外资垄断。而如今却沦落到对外售卖武汉、绵阳等地的31套房产。长虹的经历可能真的
长虹,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凭一己之力,击退索尼、三星等强势外企。巅峰时期,每卖出三台彩电,就有一台是长虹。90年代起,连续20年销量第一,毫不夸张地说,它曾开创一个时代。然而,如今的长虹,彷佛一个被时代遗弃的老人,饱经沧桑却步履维艰:销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栩彤“每卖3台彩电,就有1台是长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4月21日晚间,四川长虹(600839.SH)发布2020年年报,公司去年营收增长6.37%至944.5亿元,但仅盈利0.45亿元,净利润连续4年下滑,彩电业
他四十多岁时老将出马,带领企业一举成名。然而企业的发展几经波折,好在两次死里逃生,他借力改革春风成为了“彩电大王”。二十年来的风风火火,如今一再没落,当时的传奇人物到现在却无人问津,他波澜起伏的事业之路上到底有着多少故事?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
编辑 | 于斌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早前国内彩电行业一直都以康佳、创维和TCL为主。如今,三大巨头逐鹿之后,为首的康佳却败下阵来,开始没落。 在产业经历技术变革之后,近年来康佳集团一直在谋求转型,向外多方的扩展来解决瓶颈、寻求突破。作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在中老年人的回忆里,国产家电品牌“长虹”曾伴随他们走过漫长的岁月。长虹曾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者,上世纪末,每个老百姓都希望能够购买一两件长虹牌子的家电——尤其是作为它招牌商品的电视。然而如今,这个老牌品牌的发展情况却
彩电大王“陨落”,如今只能靠卖房求生?如果时间倒退20年,只要一提到电视机品牌,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虹电视。当时作为“国民品牌”的长虹绝对算得上电视机行业的王者,市场上每卖出3台电视机中必有一台是长虹品牌的。但还是应了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
电视机出货量下跌,并不意味着彩电企业经营的寒冬。不过,对于如今还在坚持电视机业务一条腿走路的彩电企业来说,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在经历了2022年半年报后,让外界看到彩电产业的分水岭又变了,海信、TCL,以及创维、长虹、康佳等企业间的差距一步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近年来,电视显示技术不断升级,大屏化、高清化等趋势不断加强。8月8日,长虹电视举行8K UMAX巨幕影院Q9K MAX首发。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总经理李春川表示,在5G+8K赛道,长虹电视积极布局深耕,共建8K生
市郊的跃进路曾经是绵阳市的老牌工业区,老工业区历史可追溯至国家“一五”发展计划期间。1956年,绵阳电子工业区正式动工建设,按当时的布局建有国营涪江有线电厂(730)、国营涪江机器厂(783)、国营华丰无线电器材厂(796)和国营长虹机器厂
近期,央视重点聚焦彩电业回暖。不得不“赶订单”,对于彩电整机厂商而言,既有喜悦,也有烦恼。彩电生产的“长虹速度”,受到央视专题关注。面对渠道备货订单的密集到来,长虹正通过持续提升的“工业互联网”能力,缩短生产周期、消解需求压力、加快交付节奏
文 | 宁雯四川长虹 (600839.SH) 正打算卖房“渡劫”。2022年8月24日晚,四川长虹发布公告称,为盘活存量资产,公司绵阳、武汉市等地共31套存量房产,在西交所挂牌出售。31套房产转让底价共计1.66亿元。按低价测算,扣除账面价
要说哪个品牌的电视最实用,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必定有“长虹电视”,时间退回到几十年前,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两个长虹的家用电器设备,那个时代长虹几乎是垄断了国内的家电市场,按照公开数据显示,在2009年时长虹仍然是国内彩电行业的销量冠军,面对众